0755-29469360
直接和专属客服进行即时交流
讯,美国务卿布林肯任内首次到访东南亚,美国务卿布林肯人在东盟意在中国,美国能“夺回”东南亚吗?帝国速运15710788677美国海外仓,美国海外仓退货贴标,美国海外仓中转仓储,美国海外仓一件代发服务
在英国利物浦开完七国集团(G7)外长会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从13日起对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开启为期4天的访问。这也成为他上任以来的首次东南亚之行。分析认为,拜登政府将东盟国家视作推进印太战略的支点,但后者不想在中美间选边站队。华盛顿正采用多种方法对其加速拉拢,其中之一是通过制定印太经济框架等补齐“经济合作”短板。不过,这一战略可能削弱东盟在地区事务中的中心地位。虽然框架尚未出台,但足以引起地区国家警惕。
美国多手段拉拢东南亚国家:
综合美国国务院声明及外媒信息,布林肯计划于13—14日访问印尼。在首都雅加达,他将发表关于印太地区重要性的讲话,并突出美国—印尼战略伙伴关系。
14—15日,布林肯将到访马来西亚,推进双边伙伴关系,聚焦如何应对新冠疫情、建立有韧性的供应链,并确保“自由与开放的印太地区”。
15—16日的泰国之行期间,布林肯将重申美国对于美泰联盟的承诺,致力于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和应对气候危机。
布林肯将于17日访问夏威夷,作为行程尾声,他将会见今年新上任的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里诺。
与今年美国其他高官的东南亚之行一样,布林肯此访针对中国的“底色”依然不减。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丹尼尔·克里滕布林克公开表示,布林肯此访将集中于加强区域安全基础设施,以应对中国在南海的行为。他还补充道,布林肯将有机会讨论美国将于明年初启动的印太经济框架。
此外,访问还将涉及缅甸问题。今年2月,缅甸原民选总统温敏和国务资政昂山素季等人被军方扣押。近日二人被判处监禁的消息引发西方国家谴责。刚刚闭幕的G7外长会发表声明要求军政府立即释放所有被扣人员。
印尼《雅加达邮报》高级编辑恩迪·巴尤尼13日评论文章指出,印尼与美国的关系为“战略合作伙伴”,而非盟友。在东盟十国中,美国的盟国只有泰国和菲律宾。
“即使雅加达和华盛顿更加努力地建立更紧密的国防和军事联系,但印尼目前还没有也不太可能成为美国的盟国。”恩迪在评论中写道。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刘卿指出,拜登上台以来将东南亚国家作为推行印太战略的支点,但东盟国家不想在中美间选边站队,因此华盛顿正采用三种方法,来加速拉拢它们。
方法一:继续开展外交游说。虽然这是布林肯任内首访东南亚,但美国的整个外交安全团队——从总统、国务卿的线上会议,到副总统、副国务卿、防长、商务部长的线下互动——几乎所有重量级官员都与东南亚国家进行过会谈。与特朗普时期相比,频率堪称最密集的一年,凸显了拜登政府对东南亚的重视。
方法二:外围施压分而治之。借助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美国试图通过亚洲盟友体系向东盟国家发动魅力攻势,引其入局。无论是前不久日越领导人会面,谈及东海南海议题,还是澳大利亚外长访问东南亚四国,在东盟新轮值主席国柬埔寨身上做文章,都不乏战略拉拢之意……
“美国还利用G7会议、‘民主峰会’等场合,来分化和施压东南亚国家。”刘卿说,“东盟在上述议程方面并非一个声音,美国得以施展瓦解手段——就算无法把东南亚国家尽数拉拢,也能拉几个算几个。”
外界注意到,G7外长会期间,除缅甸外的9个东盟国家受邀参加。会上,美国以南海说事,牵引域外力量入局,发表了相关声明。《日本时报》评论,这是对中国发起“含蓄的反击”。而在“民主峰会”期间,美国邀请一部分东南亚国家参与,另一部分被排除在名单外,同样出于地缘政治考虑。
方法三:补齐短板贴近东盟。美国的亚太战略长期被人诟病为偏重安全,忽略经济。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迈克尔·格林最近在文章中这样形容:美国目前在亚太地区的做法,就像感恩节晚餐上没有火鸡,只有蔓越莓酱和填料。与此同时,中国却在给该地区“投喂牛排”。
在此背景下,拜登政府希望补齐短板,在地区国家更“可感”、更“贴肉”的经济议程上做文章。此前,美国及其盟友已高调宣布“蓝点网络计划”“供应链弹性倡议”等合作计划。今年10月,美国更宣布拨款1.02亿美元用于东南亚地区的医疗、气候等合作项目,并倡建印太经济框架。
克里滕布林克表示,印太经济框架将侧重于贸易便利化、数字经济、供应链弹性、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和劳工标准。路透社指出,布林肯此访将探讨这一框架,可能希望地区国家在提高供应链安全性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培育它们成为中国供应链替代国。
出访国各有特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周方银指出,布林肯此访的三个国家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共性上来说,其一,它们属于海洋国家或濒海国家,美国更容易以所谓“航行自由”来给它们敲边鼓。其二,它们是美国的重要合作伙伴——近2个月来已有两拨美国外交高官团队访问过印尼;马来西亚则与美国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泰国更是美国的盟国。其三,三国的新经济业态相对成熟,既便于美国通过“一国一策”来形成经济合作协议,又有利于美国推销印太经济框架,将它们纳入美国主导下的排他性产业链体系。
个性上来说,印尼是东盟国家中领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GDP排名前列的经济体。它和泰国还是东盟“印太展望”的主要起草国。通过“公关”印尼,美国想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在战略层面管理好美国—印尼关系、美国—东盟关系;二是在雅万高铁建设收尾阶段影响印尼,对冲中国影响力;三是平息印尼对美英澳构建“奥库斯”联盟、威胁地区无核化安全的怒火,打消其顾虑。
至于马来西亚,它是全球半导体产品第七大出口国,封测产能约占全球的13%。拜登政府希望在全球产业链重塑、“去中国化”方面借重它的力量。两国上月宣布,预计2022年初签署初步的合作备忘录。
泰国则是美国的正式盟国,但泰国与中国的关系也非常好,疫情前中国是泰国最大旅游客源地,中泰铁路项目也进展顺利。“所以综合上述三国的情况来判断,美国进行有针对性的拉拢,包括通过抗疫合作、向伙伴做出安全和经济承诺,来抵消中国构建‘一带一路’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努力,尽量使东盟国家不要与中国绑得太紧。”周方银说。
刘卿补充道,布林肯此访除了挑唆,也有安抚之意。之前拜登操办“民主峰会”,没有邀请泰国。马来西亚虽获邀,但没有参加。因此布林肯前往两国,也是出于“做思想工作”、完善“民主队形”的价值观外交考虑。
或取得有限进展:
两位专家指出,从访问议题和成效来看,布林肯此行或能取得部分收效,尤其是早先原定的出访东盟国家计划落空后,此次“亲自出马”更能让伙伴感觉受到尊重和优待。不过,布林肯想拉拢东盟国家对抗中国,尤其是设定富有实质内容的经济议程来吸引它们,恐怕十分困难。
在安全领域,布林肯此访将毫无疑问地以所谓“南海航行自由”等议题说事。外界注意到,布林肯出发前,美国已经商定2022年国防预算草案,“太平洋威慑倡议”预算额度达到71亿美元。
周方银认为,美国炒作南海问题是个老套路。如今,它自掏腰包做了一点点增量,意图以“拨款”为诱饵调动中国周边国家的积极性。不过,中国和东盟对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拥有共识,并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
在经济领域,美国固然希望通过拟议中的印太经济框架,引导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但一来,这个概念仍是空壳,即便真的开启也要一段时间才能观察效果;二来,美国往往口惠而实不至,实际投入力度多大是个问号。
路透社援引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区域经济学专家马修·古德曼等专家的话表示,拜登政府有责任拿出一项经济战略,但新提出的框架还需进一步充实。而且,美国只是鼓动企业离开中国,但没有迹象表明愿向东南亚地区提供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中国领先了20年,美国需要做些什么来帮助欠发达的东南亚国家。光派航母是不够的。”
“东盟国家想从华盛顿得到更多,但拜登政府的印太经济框架很可能达不到它们的预期。”悉尼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外交政策和国防项目研究员苏珊娜·巴顿表示,“美国游离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之外,缺席了亚洲大型自贸架构。”
刘卿指出,美国推行印太经济框架,其实质是寻找与东盟印太展望的对接点,并逐步削弱东盟在地区事务中的中心地位,确保华盛顿充当地区经济议程设置的领头羊。这与东盟印太展望中维护自身中心地位、维护开放包容的地区架构是背道而驰的。东盟对于美国的行动和企图也会有自己的评判。“相信中国东盟通过30年合作建立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自有其韧性,不会轻易被冲垮。”
在缅甸议题方面,刘卿认为,中方和东盟都认为缅甸面临的问题属其内部事务,应在缅宪法和法律框架内寻求和平解决。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做法实际上是以所谓“民主”为旗号,对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实行分化,这种施压的做法不利于缅甸问题和平解决。积极建立对话渠道,确保局势稳定,才是当务之急。
没有细节的经济愿景
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Daniel Kritenbrink)上周表示,拜登政府致力于将美国与东盟的接触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布林肯对东南亚的访问专注于“加强区域安全基础设施”,并将讨论拜登提出的“印太经济框架”愿景。
路透社报道指出,尽管拜登政府认为东南亚对美国抵御中国“至关重要”,但自从美前总统特朗普2017年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后,美国便缺乏能对区域施加影响的正式经济接触框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和东盟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恩迪也在《雅加达邮报》13日发布的评论文章中说,曾于美前总统奥巴马任内升温的印尼和美国关系,在特朗普任内再度趋于平淡。
美国试图重新凸显其对东南亚的重视。今年美国有多名高官到访东南亚国家。今年6月,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温迪·谢尔曼访问印尼、柬埔寨、泰国;7月,防长奥斯汀访问新加坡、越南和菲律宾;8月下旬,哈里斯到访新加坡和越南。
尽管美国通过一连串高官访问来凸显其对东南亚的重视,也在访问过程中提出了防务、气候危机、供应链、卫生健康、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合作畅想,但外界仍认为美方的倡议大多是“宽泛和含混”的,美国也未就其如何回应东南亚各国有关区域局势的顾虑给出明确答案。
路透社报道指出,拜登政府目前仍未阐明其“印太经济框架”愿景的具体内容和细节。康达称,这一经济框架的主要内容涵盖贸易便利化、数字经济、供应链韧性、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和劳动标准。
“本届政府提供一项经济战略的包袱,亦即要向我们的盟友和合作伙伴表明我们致力于长期参与该地区经济。”来自战略与国际研究华盛顿中心的区域经济学专家马修·古德曼(Matthew Goodman)说,“到目前为止,美国已推出的设想在某些方面有着承诺意义,但其(具体内容)还需要充实。”
“中国在(经济领域的)游戏上领先(美国)20年。美国需要做一些事情来帮助欠发达的东南亚国家。派遣航空母舰是不够的。”一位亚洲国家的外交官向路透社表示。
东南亚成“香饽饽”?
许多分析指出,东南亚已成为“中美竞争”的战略地带。随着中国和东南亚经济合作越来越密切,美国也在加大参与东南亚事务的力度。
另据日本共同社报道,12月12日,七国集团(G7)外长会议与东盟的首次扩大会议召开。当日,会议还发表涉及南海局势的主席声明,不过没有直接点名中国。分析称,七国集团成员国等西方国家拉拢东南亚国家的目的显而易见。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所东南亚、澳大利亚和大洋洲研究中心主任德米特里·莫夏科夫向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分析称,布林肯此次东南亚之行将刺探东盟对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的态度。“布林肯试图激活(让亚洲国家加入AUKUS)这一进程,找到某些新的国家,因为美国对越南的期望并未实现。越南继续全力在中美之间奉行平衡政策。”莫夏科夫说。
中国一贯支持东盟中心地位,也强调东盟团结的重要性。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青年副研究员贺嘉洁接受澎湃采访时曾指出:“东盟的中心地位是需要大国的善意支持的。东盟要在国际关系格局中维持自己的中心地位,就需要大国支持。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一直是积极确保并且肯定东盟的中心地位。”
中方对东盟团结的立场与美国的企图形成了鲜明对比。莫夏科夫向俄卫星通讯社说:“中国主张东盟团结,维护东盟在亚洲事务中的核心地位。俄罗斯也持同样的立场。美国表面上也在如此宣布,但事实上却在寻找机会,弱化和分裂东盟,想在东南亚找到百分百的反华亲美盟友……现实看,美国无法使东盟分裂。”
免责声明:以上"美国海外仓美国务卿布林肯任内首次到访东南亚,人在东盟意在中国?”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网站转载仅为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和交流之目的,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