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29469360
直接和专属客服进行即时交流
历史上,驼队曾是古商道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运输工具。如今,中欧班列的轰鸣声,替代了丝路上的声声驼铃。
4月20日,中国、白俄罗斯、德国、哈萨克斯坦、蒙古、波兰、俄罗斯等7国铁路部门正式签署《关于深化中欧班列合作协议》。有关人士表示,这为中欧班列的开行提供了更有力的机制保障。
班列数量不断增加
所谓中欧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往来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
目前,我国已铺设西、中、东3条中欧班列运行线通道。西部通道由我国中西部经新疆阿拉山口出境,中部通道由我国华北地区经二连浩特出境,东部通道由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经满洲里出境。
浙江义乌,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阿拉山口,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陆路口岸。这两个本没有太多联系的县级市,因为中欧班列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义乌始发开往西班牙马德里、英国伦敦的中欧班列,皆由阿拉山口出境。
义乌有180万种小商品销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欧班列不仅为义乌小商品贸易搭建了“卖全球、买全球”的平台,还将绍兴、温州、宁波等地区的市场货源纳入其中,促进了浙江区域贸易的便利化。
在另一端,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阿拉山口的中欧班列开行列数和开行密度都在逐步加大。除了始发自义乌的班列以外,还有成都、重庆、西安等多地始发的班列经由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阿拉山口市市长阿力木·肉孜表示,今年该市还将持续优化口岸通关环境,实现“中欧”“中亚”国际货运班列高频次、常态化运行,全年班列通行1300列以上。
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中欧班列开行593列,同比增长175%;回程班列198列,同比增长187%。目前,中欧班列国内开行城市已达27个,覆盖21个省区市,到达欧洲11个国家的28个城市。
运输货物品类逐步增多
除“量”的方面增长外,中欧班列在“质”的方面也有突破。
中欧班列(武汉)成功突破了冷链技术,将冷链技术运用到跨国多式联运中,实现零损耗。汉新欧国际物流公司总经理武光明表示,正是由于冷链技术的使用,国内消费者能以实惠的价格购买到产自欧洲各国的红酒、牛奶、啤酒等食品,而国内优质的茶叶、白酒也可以借助中欧班列运至国外。
2016年底,来自四川温江的花卉苗木首次搭乘中欧班列(成都),仅13天便抵达荷兰蒂尔堡,开启了我国花卉苗木通过铁路运输出口欧洲的先河。
过去,四川禾晟进出口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的发财树、人参榕等花木由厦门海运出口,通过马六甲海峡,再经印度洋、红海进入欧洲市场。而如今,这些花木可以直接从成都发出,通过中欧班列走陆路,经阿拉山口出境运往欧洲。
“海运需要35天左右,陆路只要15天左右,大概节约一半的时间。对于植物运输而言,这是非常宝贵的。”该公司总经理助理高云飞告诉记者,物流运输时间长短直接关系到花木存活率,保证长时间运输期间的花木存活,一直是困扰商家的瓶颈问题。“空运虽然速度快,但运量小且费用高,也不是合适的选择。”
为了运输期间的花木保鲜,成都班列公司还委托集装箱厂商专门为花木制作了恒温冷藏柜,这也是我国第一个运送花木的专用集装箱柜。“这个恒温集装箱可以通过远程控制,在电脑或手机上对箱内温度、氧气浓度进行调节。”高云飞说。
以运输起步,升级为物流,完善为供应链服务,中欧班列在符合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方向同时,正逐步顺应市场需求。中欧班列运送的货物过去以工业产品居多,现在,酒水、奶粉、小商品甚至是个人物品等普通消费品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