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29469360
直接和专属客服进行即时交流
随着诺基亚手机业务被微软收购,最后一个广为人知的欧洲手机品牌也落下帷幕,成为了美国品牌。根据最新调查显示,即使是在欧洲本土市场上,苹果和三星也占 据了过半的市场份额,甚至来自中国的品牌都攻城略地,拿下超过10%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高端手机市场上,如果想要选择一款品牌性能都不错的手机,只有苹 果和三星可以选择,至于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而在那个最辉煌的年代,欧洲一度有诺基亚、爱立信、阿尔卡特、飞利浦、西门子等品牌,它们如今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还想要选择来自欧洲的品牌,已经成为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了。
为什么在这个百花齐放的年代,欧洲品牌反而沉默?
败下标准之争
尽管移动电话最早是在美国被发明出来,但第一次的统一标准制定,则是来自于欧洲。早在1982年,欧洲标准电信协会就成立了特别小组,1991年开通第一个GSM系统,至今GSM依然是应用最广泛的移动电话标准。
GSM标准的建立,离不开各国政府的支持,但更重要的还是来自于工程师、技术人员在幕后默默的努力,研发成果汇入欧洲各公司,成为了当时手机研发的基础。在这些通讯基础上生产并制造的手机,成为了当年销售的主力军,不少品牌也因此声名鹊起,开始信心勃勃的向世界进发。
但进入3G年代后,无论是WCDMA还是CDMA2000,甚至带有中国特色的TDS-CDMA,都有大量核心专利来自于高通,欧洲想要回避几乎不可能。即使是当时如日中天的诺基亚,也极少有支持CDMA的机器。俗话说“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品牌、一流企业卖标准”,在标准制订之争中落入下风的欧洲,到了3G年代则开始节节败退。
研发周期偏长
iPhone一年一更新,让众多品牌产生了危机感,三星甚至一年两旗舰。这并不是偶然,而是正在演化和发生的事实,手机逐渐从耐用消费品转化为快速消费品,很多人手机一年一换,甚至几个月一换也不稀奇。
在欧洲,人们往往不会因为所谓的“性价比”去购买牺牲某些方面性能或是用户体验的机器,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功能稳定、系统完成度更高、品质有所保证的成熟机型,这种上至企业下至消费者对于品质的追求,正是欧洲品牌往往能制造出保时捷等传世产品的原因。
对原材料的严格筛选,对整机质量的把控,对设计工艺的考究,对出厂的严格,都是欧洲品质的一部分。品质并不是 “发烧”,而是一个整体,一个从设计到制造的整体。这些品质都写在欧洲厂商的基因中,然而这种基因带来的问题就是研发周期被拉长,手机功能快速更迭的那几年里,手机新功能层出不穷,由于厂商对品质的重视,尽管许多功能更早更好地在欧洲的实验室里被研发出来,却由于不够完美,未达到厂商自身设定的标准而延迟出厂。
有些品牌靠着不那么成熟的技术和强大的营销博得了市场,工业技术遥遥领先的欧洲,却因此仍未有品牌重新崛起。
市场需要高品质
但在手机市场上,仍然需要苹果和三星以外的高端机的选择,手机不仅是快速消费品,也是日常生活用品,我们离不开手机,我们也需要更好的手机。
十几年前被市场抛弃的精工细作,现在却又被市场欢迎;手机在性能上恶补几年课程后,终于在制程无力大突破下开始停滞。两年前发布的高通骁龙800,到现在,小修小补后依然是顶级处理器;一年多以前索尼的IMX214发布感光原件,到现在依然是拍照手机首选;塑料机身被高端机器抛弃,改为加工难度更高,废品率也更高的金属机身。在性能发展到现在,绝大部分手机都可以满足日常用机需求时,消费者也开始关注机身的材质、细节,而不仅仅是品牌和外形。
而这些,也正好是欧洲品牌所擅长的,将手机制成工艺品,用精雕细琢,满足自己对品质的追求,也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日益挑剔。在欧洲,各厂商都放下手机制造已久,想要重启也并非易事,不仅如此,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手机生产品质。这些都需要更为完整、完善的工业加工体系。现在的手机加工早已今非昔比,各厂商都希望在制造工艺上更上一层楼,制造出更完美的手机。德国提出的工业4.0代表了未来工业化的趋势,德国工业也能代表制造业中顶级技术。手机是目前普通人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也是科技含量最高的产品。如果将德国品质和手机结合,也许在高端市场上,我们就能多一份安心,多一个选择。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时候能有德国品质的手机回归市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