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Login Sign Up 中文版
阿里扩张跨境电商业务,亚马逊不忘跟着刷存在感
来源:帝国速递   发表时间:2015-06-25   浏览量:2526次

为了跨境电商业务扩张,阿里巴巴(下称“阿里”)董事会主席马云真是拼了。

过去2周,他已经去了美国、俄罗斯两个国家。他说,阿里会加快全球化步伐,所以他最近跑得比较多,接下来还有很多国家要去。在马云的作用下,连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的女儿也到天猫开店,搞海外代购了。

除了马云,阿里巴巴CEO张勇也在本周到达美国,具体落实集团的全球化战略,拜访品牌商,在华盛顿发表演讲。

继5月启动首个国家馆“韩国馆”之后,美、英、法等11国的“国家馆”也于6月24日在天猫国际上线;同时,旗下聚划算平台跟美、英、法等在内的20个国家的驻华大使馆合作,出售各国进口商品。

在接受钛媒体在内的媒体群访时,阿里中国零售事业群总裁张建锋说到,阿里本身是大数据的公司,今天并不是从零做跨境贸易,而是通过平台或代购方式把这些海外商品带到中国。

“海外旗舰店不需要在中国注册企业,就可以在天猫国际上开店,经营在海外,通过保税方式进入到中国,把企业经营成本降到最低。”

天猫国际上线后,让淘宝网上的代购商家“洗白”

去年初,看到上海自贸区等开放策略的推进,跟海淘业务的巨大商机,阿里巴巴集团上线天猫国际,开展跨境电商业务,让海外原装进口商品直供中国市场。

张建峰称,以前阿里跟海外进行的活动证明中国消费者对进口商品需求非常旺盛,很多进口活动甚至改变当地一些工厂的生产计划。

“比如我们做泰国活动,泰国乳胶的枕头、床垫卖得非常好。所以中国市场对进口商品需求非常非常旺盛。”

在此之前,淘宝上已有的“全球购”业务一直游走于灰色地带,天猫国际上线后,让淘宝网上的代购商家“洗白”。事实上,进口商品直销的跨境商贸,本身也是上海自贸区改革试验的重点,以规范化民间的海淘交易。

天猫国际作为阿里集团旗下子公司独立运营,注册地在香港;归属于阿里国际B2C事业部,该事业部还包括面向海外消费者的全球速卖通 (AliExpress)平台以及面向台湾、香港等东南亚地区华人消费者的淘宝海外;与聚划算等不在一个部门,但会配合做一些营销活动。

对进口商品来说,价格不是主要决定因素

据张建锋介绍,像食品、母婴类、美容类都是中国消费者特别喜欢的商品。在他看来,对进口商品来说,价格不是主要决定因素,

“很多追求生活品质的人肯定不会在意价格,特别是中国大量中产阶级兴起,对海外进口商品的需求是巨大的,并不是要追求奢侈品,今天的跨境完全不同以往我们对跨境的理解,很多是生活的必需品,很多家庭可能用的生活消费品从炒菜的锅、食用油、毛巾到吃的方便面都喜欢用进口的商品。”

大部分消费者确实不知道国外很多国家有什么非常好的商品,如何在短时间内聚集起比较可观的销量,就需要在一个平台上才能操作成功。

张建锋拿保加利亚的玫瑰花举例,跟他们做完一次活动后,效果非常好。通过阿里的平台聚集销量,明确销量之后再从保加利亚运到保税仓,因为锁定销量,所以是预售,这对商家来说成本就会很低。

这就是互联网的特点,就是有非常长的用户群体,导致每个个性化的需求都会积累起一个比较规模化的量,电子商务这个平台让非常小众的产品在网上操作;如果在线下进行操作,这个产品进入中国采用传统渠道,成本会非常巨大,甚至不可能进来,电子商务是比传统方式更好的渠道。

竞争对手也在做跨境电商,但对阿里构不成威胁

巧合的是,竞争对手亚马逊也在同一天开展了跨境电商的活动,美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处与亚马逊中国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亚马逊还与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管理局(ITA)近期签署了全球框架性协议,中国是该协议落实的第一个国家。

亚马逊最早于2014年8月与上海自贸区签订协议,当时的新闻稿称,平台兼有“直邮”“自贸”模式。不过,自贸模式至今未落地。同样,2015年5月,亚马逊与厦门自贸区签署协议。与厦门的合作重点是,推动中国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及地区的选品进入大陆,依然没有自贸模式。

亚马逊作为一家国际大公司,在华已经有十年,但面临来自业务和监管的压力,它仅仅赢得整个中国电商市场份额的一小部分,依然是个相对较小的参与者。

尽管亚马逊在上海自贸区开店,利用自贸区优惠的贸易政策,如优惠的进口关税,销售自全球供应链采购的产品,可以跟阿里、京东这些更大的中国本土对手展开竞争。

不过,要想挑战阿里巴巴和京东商城的地位,亚马逊依然有很长一段要走,但至少此举有助于让中国消费者将其与其他电子商务公司区分开来。

除了阿里巴巴、亚马逊这些大平台发力跨境商贸,苏宁、聚美优品、网易、当当等也纷纷加速布局。与此同时,还有洋码头、蜜芽宝贝这类创业公司挤进来。

竞争是存在的,但张建峰觉得这些企业对阿里构不成威胁。整个阿里巴巴平台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电商平台,竞争对手们要相差差一个数量级的规模,很多竞争对手可能并不是正常的商业模式,借一个平台来吸引流量。

“对我们来说,让所有商家能够赚钱是基本的底线,我们不会亏本做一些东西,因为我们是一个平台,我们要确保商家能够在一个合适商业模式下赚到钱。

“目前为止阿里巴巴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不错,跨境方面我们投入非常多的资源在支持,包括我们跟保税仓的合作,通过菜鸟物流提供高效的配送等。”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