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请登录 会员注册 简体中文 English 帝国速运ERP
中欧班列,回程货源是最大挑战
来源:帝国速运   发表时间:2017-06-11   浏览量:1178次
首趟义乌—伦敦中欧班列,满载着从义乌采购的日用百货,从中国义乌西站启程,于1月18日下午1点,顺利抵达英国伦敦柏京车站。全程运行12451公里,历时18天,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比利时法国,穿过英吉利海峡隧道。至此,我国开往欧洲的中欧班列的开行范围覆盖欧洲10个国家的15个城市。这趟班列的主要运营方是义乌市天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公司负责路线开发、组织货源、场站监管、到站服务等业务。2014年,该公司还开通第一趟“义新欧”(义乌—新疆—马德里)专列。日前,《环球时报》记者对该公司董事长冯旭斌进行专访,了解这家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上的征程。 
  英媒出动直升机报道
  环球时报:首列义乌-伦敦中欧班列开通时,您在现场吗?有什么感受?
  冯旭斌:我是1月15日到英国的,1月16日和17日伦敦一直下大雨,但18日早上太阳就出来了,天气非常好,我的心情也非常好。我们9点左右从酒店出发,到柏京车站后,发现有四五十家媒体已经到场,还有两台直播车以及英国独立电视台的直升飞机。现场也来了很多华人。让我感受到,当地媒体对这趟中欧班列非常重视,也足以说明中国和英国双边贸易的重要性。这条线路去程主要运送日用品、箱包、袜子等,计划3月或4月回程,主要运送威士忌、奶粉等商品。
  环球时报:你们公司在这趟班列的开通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当初是如何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的?
  冯旭斌:我们公司负责班列的开发、运行、揽货、保障以及跟这趟班列有关的贸易综合服务。也就是说,我们是一个跨境贸易的综合服务商。2010年,义乌每天都有大量贸易产生的物流需求。当时有很多到中亚和俄罗斯的货,都是通过火车或汽车辗转运往阿拉山口,再从阿拉山口出境。当时,我就在想,这么长距离的运输,肯定是火车更具优势,为什么义乌不开通国际铁路联运的线路呢?我开始对这个想法是否能“落地”做了半年的调研。后来发现,没有开通国际联运是因为义乌没有办理出口的海关业务。义乌铁路西站当时是义乌的货运站,那时没这个功能。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开始申请建设铁路海关监管场站。2012年9月,海关批复,同意我们建设铁路海关监管场站。2013年4月,场站通过初步验收,我们开始在义乌组织货源,借助铁总的铁路通道进行运输并支付运费。2014年首趟班列义乌至马德里班列成功首发。
  义乌到英国班列的成功开通,首先得益于“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中国铁路集装箱公司有力地推动了这趟班列的开启。当然,前提条件是有较好的市场基础。中国和英国的贸易额较大。据义乌海关统计,2016年1-11月,义乌对英国进出口5.69亿美元,同比增长10%,英国已成为义乌在欧洲最大的出口目的国。
  中欧班列是从中国开往欧洲的集装箱班列的统称。自中国铁路总公司在2011年推动第一趟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线以来,截至2016年6月底,中欧班列已从国内16个城市出发,运行线达到39条,并分为西、中、东3条通道。由天盟运营的义乌—马德里线、义乌—伦敦线属于西部通道。
  空载率高或引发恶性竞争
  环球时报:这条班列开通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和挑战?
  冯旭斌:首先,在设计方面就面临很多挑战。这条线路横跨欧亚大陆,从它的最东边到最西边,设计这条线路需要国内和国外铁路方面的大力支持。在运营过程中,中途在德国杜伊斯堡要换装,因为原来的车板比较高,为通过英吉利海峡,需要换成更低的车板。在穿过英吉利海峡隧道时,安全保障是最重要的,比如,限制易燃类物品,这从义乌发车时就需要严格把控,责任是由我们来承担。
  中欧班列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回程的货源。由于中国对欧洲市场的出口量明显高于进口量,而且我们公司也是近几年才涉足海外市场,对海外货源的挖掘和积累还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回程的货物往往比去程少很多。
  有些中欧班列的运营商在回程货源少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返回,就会造成班列“空载率”增高。从物流运输的角度看,空载率越高,运营企业的负担也就越大,甚至会引起企业赔钱运输的问题。同时,空载率增高也会导致不同班列的运营商之间互相压低集装箱的运输价格,引发业内的恶性竞争。尤其在各地中欧班列受到较高财政补贴的情况下,这种竞争是不利于班列向市场化方向发展的。为解决空载率的问题,我们会等待时机成熟、回程货源较为充足的情况下再启动回程班列。这样我们单程的货运价格也比一般班列往返的货运价格要高一些。
  作为民营企业,天盟运营中欧班列的压力会比其他由国有企业或相关背景的运营方更大,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较对国企也小一些。所以我们更希望政府出台行业规范性文件,避免班列运营方之间的恶性竞争。在实现班列常态化运营后,中欧班列的运营商也应逐步减少对政府补贴的依赖,最终实现完全退出补贴的机制。
  建立更多商品输出平台
  环球时报:针对这趟班列,接下来公司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冯旭斌:接下来还要进一步考察伦敦的市场反应,包括运价、客户群体、运输时间是否还能再缩短等等。这一趟班列不是“试水”,而是会像义乌-马德里那一趟一样成为常态化的班列。由于班列的影响力在长三角地区越来越大,2017年我们计划务实地做好义乌-马德里班列的同时,再开拓几条新的线路,比如往阿富汗和俄罗斯地区,做一些市场化的探索。另外,公司会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开通线上和线下的进口商品的销售渠道,建立中欧班列进口商品在中国的输出平台。下一步也要继续把物流的前后端做起来。这也是我们在英国、西班牙和德国成立公司的目的。
  现在我们做的很多事情还没有盈利,但我们怀着一种“情怀”,希望中欧班列使沿线国家的贸易更畅通。